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

心電圖 ECG






心電圖是診斷冠心病最常用的檢查方法之一。其檢查原理,是從裝置在胸前及手腳上的電極,收集心臟收縮和擴張運動所產生的電流,記錄到紙帶上。醫生根據記錄的波形變化,推測應診者有機會罹患的疾病。包括心肌梗塞、心臟移位、心囊炎、心律不整、冠動脈不全、電解質代謝失衡、心房或心室肥大症等。


心電圖檢查的限制
需要在安靜狀態檢查的心電圖,很難檢測到很多發生於運動狀態下的心臟症狀或隱藏心臟問題。


注意事項

  • 盡量情緒保持平穩及固定姿勢,以免影響檢查。
  • 需除掉身上金屬物品、飾品、絲襪或褲襪。
  • 保持身體乾爽。
  • 禁止在檢查前做運動。








參考資料: www.wehealth.com.hk/

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,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,
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,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。

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

大腸癌 Colon Cancer







腸癌又稱大腸癌或結腸癌,是香港癌病的第二殺手,每年有超過千人死於此症,而 新症數目每年均超過二千宗,患者的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,當中尤以男性居多,預防及早期發現是控制及治療腸癌的關鍵,腸癌如能及早治療,治癒率及五年存活率都很高。腸癌是腸內生長的癌細胞。腸癌是由生長於腸內壁細小的瘜肉所形成。這些瘜肉起初是無害的,但數年後,有部份的瘜肉產生病變,形成癌細胞。


症狀
早期:血便或無明顯症狀。
中期:裏急後重(即大便成後仍想再大解)、大便有黏液(因腫瘤有分沁物)、大便習慣改變(特別頻密或持續便秘)、體重下降。
晚期:可摸到腹部腫塊及淋巴腺腫大、腹痛。
大腸癌的成因仍然是未知之數,這方面的研究仍全力在進行。根據統計,大腸癌和我們的飲食習慣有關,高動物性脂肪、高蛋白質和低纖維的飲食習慣有可能增加患腸癌的危險。


高危人士
高齡:年紀愈大患上此病機會愈高,尤以
50歲以上為甚。
高脂飲食:高脂肪低纖維的飲食習慣是患上大腸癌的主因。
家族病歷:如直系親屬曾患直腸癌、息肉群症或腺癌(如肺、
腸、胃、卵巢、甲狀腺或乳癌),其家屬患上此症的機會較普通人高。
個人病歷:過去曾患直腸癌、腸道腺癌、大腸瘜肉、潰瘍性大
腸炎、乳癌或甲狀腺癌者,患上此症的機會較普通人高。






參考資料: www.wehealth.com.hk/

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,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,
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,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。

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

高膽固醇 High Cholesterol



膽固醇是血脂的一種,是用來製造細胞膜,荷爾蒙等組織,對身體是有一定作用的。 如果膽固醇累積過多,會積聚於血管壁中,引致脂塊的形成,令血管變得硬及血管通道收窄,稱為動脈粥樣硬化 (Atherosclerosis)。若持續惡化,最終會使血管閉塞,引致中風及冠心病。



低密度膽固醇 ( LDL –cholesterol ) 
它會沉積於血管內壁,釀成血管堵塞,所以被認為是 "" 醇。


高密度膽固醇 ( HDL- cholesterol ) 
它能幫助收集及運送血管內的""膽固醇回到肝臟代謝,避免血管閉塞,所以被認為是""膽固醇。



三酸甘油脂 (Triglyceride) 
亦會沉積於血管內,對身體有害。



控制及預防高膽固醇的方法:
多做運動 (要持續、適量、帶氧)
注意飲食 (多蔬果、少肥肉、少炸少炒)
戒煙
保持理想體重
服用降膽固醇藥物
定期檢查身體 (量度血壓、血液測試等)






參考資料: www.wehealth.com.hk/

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,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,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,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。



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

胃癌 Stomach Cancer (下)





胃癌症狀

  •   持續食慾不振、體重驟降
  •   消化不良、進食後胃部不適、常感到胃部痛楚
  •   大便呈黑色




胃癌檢查方法
檢查胃癌方法主要有兩種,分別是透過上消化道X光鋇液(Barium)檢查及內窺鏡檢查。所謂鋇液檢查,就是讓病人飲用一種含有鋇的白色液體,在X光熒光幕上,可以看到鋇通往胃部的情況。這方法對病人而言較舒服,但影像質素較差,未必可以反映胃部全面狀況。

內窺鏡(Endoscopy)是目前最常用、最全面的檢查方法,胃鏡檢查前,會替病人先注射少量鎮靜劑,以減輕檢驗過程中不適感覺,然後將一條幼長胃鏡經食道插入胃部,觀察胃部組織,找出細胞異常分布位置及形態,抽取組織作病理分析。若確診胃癌,就要及早診治和作手術切除癌腫瘤。




胃癌預防方法
減少吃高鹽份、高脂肪、醃製及加工肉類食物,成人每天攝取的鈉質不應超過二千四百毫克。
多吃含豐富維他命C的食物,例如奇異果及橙等。
避免吸煙及酗酒、飲食定時及足夠休息
避免感染幽門螺旋菌,應注意個人衛生,保持良好生活習慣






參考資料: www.wehealth.com.hk/

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,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,
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,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。


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

胃癌 Stomach Cancer (上)



胃癌

不少市民為追求口感,都會愛吃濃味及高脂肪食物,漠視對健康影響,惟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資料1,本港每年平均約有一千宗胃癌新症,胃癌更是本港第六大常見癌症。由於胃癌早期病徵不明顯,即使患者感到胃脹及胃痛,也常誤以為是消化不良,未有及早求診,錯過治癒胃癌的最佳時機。

 

胃癌成因
除了吃過高鹽份、高脂肪食物、吸煙或酗酒會增加患癌機會外,患上萎縮性胃炎,以及因感染幽門螺旋菌而引致的慢性胃炎,亦是患上胃癌的高風險因素。由於胃黏膜慢性發炎會令黏膜層變薄,影響胃酸分泌,繼而令胃部組織失去功能及萎縮,患處細胞出現變異,最後演變為癌腫,而感染幽門螺旋菌更會顯著增加癌變的機會。

 

檢驗幽門螺旋菌方法
透過飛沫、唾液及未煮熟食物等途徑傳染的幽門螺旋菌,多藏身於胃黏膜層附近,除了驗大便或驗血外,亦可透過胃鏡抽取組織化驗確診,而不具入侵性的尿素幽門螺旋菌呼氣測試,患者要先空腹飲用測試劑後再作呼氣測試,空氣會經儀器檢測確認是否含有氨和二氧化碳便可。因為若胃部有幽門螺旋菌,會與測試劑產生化學作用,釋放氨和二氧化碳。治療幽門螺旋菌可服食抗生素等藥物和特效胃藥。

()

 

 

 

 

參考資料: www.wehealth.com.hk/

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,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,
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,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。

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

發燒 Fever

一般人的體溫會是98.6(華氏)37(攝氏)左右,在正常情況下,早晚的體溫可相差攝氏半度或華氏一度左右,體溫亦可能因運動,天氣炎熱,穿得太多衣服而上升。而不同的量度方法亦有差異,於幼童,肛探為最準確﹔ 成年人則以口探為準。

 


 

孩子為什麼會發燒?

發燒其實不是一種疾病,而是一種病徵,當身體遇到外來的侵襲,如病毒或細菌感染,人體內的恆溫系統便會將體溫升高,以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來抵抗病源。

小朋友發燒最常見的原因是過濾性病毒感染,細菌感染也常見,如上呼吸道感染 (傷風感冒、扁桃腺或喉嚨發炎等),下呼吸道感染 (支氣管炎或肺炎等),腸胃炎,尿道炎,甚至是腦炎或腦膜炎等。

 

發燒的處理:

l   退燒藥 Paracetamol (撲熱息痛) 是最常用的退燒藥,可口服或肛塞。 Ibuprofen,須按醫生處方服用,切忌過量。 .避免使用含有阿士匹靈 (Aspirin) 的退燒藥,因它的副作用很多,包括引發致命的韋氏綜合症 (Reye's Syndrome) 退燒藥本身對感染是沒有直接幫助, 但可減低發燒帶來的不適及減低發燒抽筋的機會。

 

l   減少穿衣,以利身體散熱 發燒的時侯,四肢皮膚下的血管收縮,四肢會感到冰冷,傳統的觀念以為幫小朋友穿上很多衣服『焗出一身汗』,便能退熱,但這只會令身體無法散熱,發燒持續,甚至使體溫更高。

l   保持空氣流通,以降低室溫。

l   鼓勵你的小朋友多喝水及流質食物,以補充流汗所失去的水分。

l   泡溫水浴,或用濕毛巾擦抹皮膚,亦有助散熱和減低體溫。不要用火酒或冰袋,因為這會引致血管收縮,散熱困難。

 

 

什麼情況下你需立刻帶小朋友見醫生, 甚至考慮入院?

l   六個月以下之嬰兒

l   皮膚出疹

l   神志不清,甚至有抽筋出現

l   食慾欠佳

l   高燒持久不退

l   家長對病情有疑慮,或不能照顧病童

 

發燒的原因可謂多不勝數,經過醫生的專業診斷,找出感染的原因,便能對症下藥。如果小朋友的病情不穩定,父母應盡量與醫生合作,留心觀察孩子的狀況,與醫生保持聯絡,不需急於盲目服用抗生素,這對孩子並沒有好處,只會誘發抗生素的抗藥性。亦會沉積於血管內,對身體有害。

 

參考資料: www.wehealth.com.hk/

 

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,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,
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,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。

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

近半人每日吃紅肉 恐增腸癌風險




大腸癌在各類癌症中高踞第二位,患大腸癌風險又與多食紅肉(一般指豬肉、牛肉和羊肉)可能有關。衛生防護中心一項電話調查訪問了2100名市民,結果顯示有47.3%受訪者於調查前30天每日都有吃紅肉,平均每日吃紅肉2.64両;調查指年紀愈輕,平均吃紅肉的分量愈多。
衛生防護中心最新一期《非傳染病直擊》報道,中心於2009年做電話調查,訪問了2100名介乎18歲至64歲市民。結果顯示,47.3%受訪者於調查前30天每日都有食紅肉,男性每日平均吃3.06両,女性吃2.28両。


18
歲至24歲組別吃最多
調查指出,18歲至24歲組別受訪者於調查前30天平均每日吃紅肉3.57両,是各年齡組別中平均吃紅肉最多,男性平均每日吃4.37両,女性吃2.8両。反觀5564歲組別人士,平均每日吃紅肉1.87両,是各年齡組別中平均吃紅肉分量最少。
2009年本港共有4335宗大腸癌新症,男性患者佔2405人(五成半);2010年因大腸癌死亡數目有1864宗,男性佔56%(1036人)。無論新症人數和死亡人數,均以65歲組別及以上佔最多,分別有2787人和1398人。此外,44歲以下的新症和死亡個案亦分別有17841人。
有流行病學研究指出,多吃紅肉與患大腸癌的風險增加有關,原因是紅肉跟多個已知突變原有關連。也有癌症研究指出,每日每多食100克新鮮紅肉,患大腸癌的風險隨之增加17%
防護中心建議「無紅肉不歡」的市民為健康着想,應有節制,不要吃過量紅肉。


參考資料
:
www.mingpaonews.com/
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,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,
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,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。